首页 > 文史 >

草根逆袭!朱元璋如何从和尚成为开国皇帝

发布时间:2023-11-02 16:46:49来源:
1912年2月15日,当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孙中山带着一众政府官员,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纷纷下跪拜谒,并且亲手写了一篇祭文。
 
跟在孙中山后面的,有南京的护卫总督徐绍桢、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瑛、教育总长蔡元培等。
 
可以说,整个中华民国的重量级人物,几乎都来了。
 
而他们所到的这个地方,就是现在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面,被称为“中国明清第一陵”的明孝陵。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17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故宫大小。
 
故宫用了15年时间才建造完成,而这座明孝陵则足足建了25年时间,先后动用了军工、民工近10万人。
 
之所以搞这么大动作,建造地如此宏伟壮大,
 
是因为里面埋葬的,是所有读历史都知道的一个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几乎是历史中,最出名,最厉害,对贪官最狠的一位皇帝。想要读懂明朝历史,是绝对绕不开朱元璋的。
 
他身上有太多和其他开国皇帝不同的特别之处,完全打破大家对一位皇帝的传统认知。
 
贫民家庭的骄子
 
公元1328年,濠州钟离东乡。农户朱五四的家再次迎来了初生的啼哭,他的第四个儿子——朱重八,降生了。
 
不照生辰,不按八字,只因朱重八是整个朱氏家族中第八个出生的儿子,便以此匆匆定了姓名。
 
相比于以往迎接新生的喜悦,此时的朱家则被无声的阴霾所笼罩。尚在襁褓中的还敢以啼哭斥责饥饿;被贫荒压弯脊柱的,则连呻吟都要三思而行。
 
朱家祖上历代贫农,原本居住在南京城外的朱家巷,可战火的驱逐与贫瘠的迫使,使得朱五四不得不跟着父亲与兄长背井离乡讨生计。
 
短暂的消沉并未持续太久,四十七岁的朱五四很快便又整理好了心情与面色。
 
日子再难,总要咬牙过下去。
 
出生在灾荒年间的朱重八,“饥饿”是他自出生起便学习的第一个课题。好在孩子的心性不定,注意力极易被引离。地头中的蜻蜓,草丛中的野物都是暂缓饥饿的良计。
 
他虽然肚子经常空空如也,可心中的豪杰意气却满满当当。出鬼点子的是他,带头惹祸的是他,一肩担起所有责任的也是他。
 
可惜麻绳专挑细处断,元至正四年(1344),连月的烈日,将田地炙烤得颗粒无收。瘟疫与蝗灾,则使百姓的生活如履薄冰。
 
此时的朱重八,尚且不满十六周岁,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先后带走了他的父亲、他的大哥、他的侄子和他的母亲。
 
天灾面前,朱重八与二哥朱重六,大嫂及其子女都顽强苟存了下来,但原本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朝夕之间分崩离析。
 
亲人惨死,无钱埋葬,求助于人,其人又“呼叱昂昂”。走投无路之际,幸得乡人刘继祖伸出了援手,他施给朱家兄弟一块田地,亡灵至此终得安息。
 
亲人的相继离去,仿佛也是在暗示朱重八:留!唯有一死,逃!尚可得生。
 
思虑再三下,朱家兄弟终于狠下心来各自逃亡。
 
皇觉寺的和尚,难逃脱的命运
 
朱重八儿时体弱多病,出生多日后,其腹部终日鼓胀却不会吃奶。为了救活幼子,朱五四便听人劝言,将朱重八舍给了寺庙,并许诺待其成人后即到皇觉寺剃度当和尚。
 
几天后,朱重八的胀腹竟真的消退了下去,身体也日渐好了起来。由此,朱重八便与皇觉寺结下了因缘的种子。
 
寺庙中有许多繁琐之事,需待人管,收下朱重八,其实也是招收了一个劳力。
 
朱重八年岁尚小,资历又浅,入寺不久便被指派着干起了诸多琐事:撞钟,打水,锄地,煮饭…
 
皇觉寺的生活虽然烦琐,但日子却也在这一声声牢骚声中安然流过。
 
可世事难料,不久后的又一次大饥荒,将令他的命盘再次重洗!
 
依靠着租米来维系生活的皇觉寺竟也闹起了饥荒,才入佛门仅五十一天的小沙弥朱重八,不得不再次收拾起行囊,另觅出路。
 
虽然出生农家,可作为家中幼子的朱重八,也是爹娘疼,手足爱着长大。转眼间却过起了“天当房盖,地当床铺”的乞讨生活。
可彼时的他还不知,这场历时三年的乞讨生涯,将会把尚且喜形于色的他彻底打碎,重塑一个“志意廓然,人莫能测”的朱重八。
 
朱重八,重生了!
 
兴许是看清了世间百态,重归皇觉寺后的朱重八竟潜心投入了礼佛。这样的日子,一过又是三年,寺内的日子尚且清净,可寺外的天地却波云诡谲!
 
政府腐败,君主暴戾,人民早已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谁料想,长久的压迫竟孕育出了反抗,起义之声高呼震天。
 
就在朱重八犹豫不决之时,一封来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朱重八接到了来自濠州的信件,寄信人正是他儿时的玩伴——汤和。此人早已加入了起义军,并成为了其中的千户。兴许是抱着“有福同享”的好意,他在信中大力劝说朱重八与己为伍,共奔富贵。
 
虽然朱重八正值血气方刚的年岁,可现实的历练与打磨,却已给予了他超乎年纪的沉稳与老练。思量片刻后,他将手中烫手的书信就着灯火悄然烧尽,转头后,便将此事深藏心底。
 
但这次,老天却帮他更改了决定,一手将其推向了必然的宿命!
 
正式入伍后,朱重八很快便在军中立下了阵脚。早年的苦难,在此时竟一点点变为甘甜,给予了他意料之外的馈赠。
 
得益于三年的流浪生涯,朱重八得到了强健的体魄与丰富的学识。这些使得他在战场上不仅骁勇善战,还善用谋略;战场下,他则能读会写,还经常为士兵们代作家书。
 
能文能武,知识广博,这一切都将朱重八武装得与众不同,不可或缺。
 
后来他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被招收做乘龙快婿,自此之后,世间少了一个落魄之辈朱重八,多了一颗耀眼新星朱元璋!
 
帝王百面,百面帝王
 
纵使前半生几经风雨,可登上至尊宝座的朱元璋也从未止步休息。大明王朝刚刚成立,各方关系微妙不定,牵一发便可动全身,错一步即会落入深渊绝境。
 
居安而思危,功成而守德。此虽至简之句,却也是至难之理。好在朱元璋一直坚守且谨记。
 
自从废除了中书省后,六部之事便直接交由皇帝定夺。据统计,朱元璋仅八天之内所要处理的政务就高达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之多,平均每天需要处理四百二十多件事情。
 
他不浸于娱乐,不沉于骄奢,只是不分昼夜地处理国事,事无巨细地思忖量度。
 
从贫困窘境中挣扎出来的他,最清楚寻常百姓的艰辛与苦涩。
 
在位期间,为防群臣营私害民,他便亲令于午门外设立“鸣冤鼓”,百姓若遇含冤不平之事,便可直接击鼓告御状。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的官吏,无论是开国功臣,还是征虏将军,一经查出,便格杀勿论,绝不姑息。
 
倘若有官员征收不当之税,百姓还可直接向其上级检举。
 
我们姑且不论该举措是否可行,但仅从这前无古人的措施中,我们便可深刻感受到朱元璋治国之决心。
 
在位31年,6次大规模肃贪,15万贪官污吏被惩处。不论是何地位,不论身居何处,原来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过去,从未忘记贫民百姓的艰辛。
 
开明贤能是他,残暴血腥亦是他。
 
因早年的出家,乞讨,逆反之经历,朱元璋格外在意与其相关的一切话题,文字狱便是最为典型的案例。
 
从洪武十七年到洪武二十九年间,因文字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轻则诛杀一人,重则满门抄斩。
 
不少贤能之士虽躲过了刀剑,但却不幸终结于笔墨。世事之无常,着实令人唏嘘。
 
随着胡惟庸案、蓝玉案、文字狱等种种惨案的浮现,你听那微微数载间,究竟有多少生灵在哀怨。
 
随着剥皮楦草、断指、挑筋等种种刑罚的颁布,你且再看那无底诏狱中,究竟有多少冤魂在泣血。
 
朱元璋之功绩,虽无可置疑,但为其所害的万千生灵,却也是满含冤屈。
 
功终究无法抵过,瑕却也不可掩瑜。
 
帝王百面,百面帝王。是非对错,便只能由后人来评说。
(责编: wenqia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