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毒药影评|《入殓师》:守望逝者,感悟生命轮回(入殓师影

发布时间:2023-11-20 17:08:12来源:本站
毒药影评|《入殓师》:守望逝者,感悟生命轮回(入殓师影评)

电影《入殓师》讲述了一个失业的大提琴师回到家乡,误打误撞成了一名入殓师,并在帮死者入殓的过程中逐渐感悟生命的轮回与意义的故事。整部电影都蕴含了浓浓的日本传统文化的气息,通过主人公第一人称叙事,将故事叙述得平淡如水,却又在这平静的表面中暗藏着汹涌的情感以及对于生死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影片的叙事策略别具一格,是不可不谈的要点之一。首先,在电影的开头便是以男主人公小林的自白开场,以小林的视角进行叙事,同时画面中一辆车在大雾弥漫的道路上缓缓前行。一方面交代了主人公小林的心境与其困境迷茫。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社会的经济问题,画面也符合了当时许多人的一个生活状态,这就很好的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并将观众带入电影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发现影片的开头是导演截取的整部电影的中间片段,从而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进行叙事。而由于世界各国对于死者后事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入殓又是日本传统中所固有的形式,因此想要从一开始就吸引到除日本以外的观众把那让人感到迷茫困惑的镜头放在开头无疑是引发那个年代观众共鸣、调动其观影兴趣的好方法。

《入殓师》以喜剧化的情节作为前期的切入点,并在平静如水的叙事中为影片营造了深沉又悲伤的氛围,同时在这过程中又无处不散发着日本传统文化的气息。首先,入殓是日本本土的民族仪式,而导演为了让观众了解这日本风格的仪式特地选用小林作为切入点,在小林学习的过程中帮助观众增加对此的了解,同时又使得小林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这个过程中,影片中的多处情节,例如当模特等情节,都带有一定的喜剧色彩,导演正是运用这样幽默风趣的方式将观众逐步领向对于生死这一沉重话题的探讨,这是许多影片中少有的。同时影片传统而又深沉的话题被导演以一种平缓如涓涓细流的方式进行叙事,基本没有高潮迭起的戏剧冲突,抑或明显的起承转合,却使得影片的主题呈现出隐忍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另外,无论从入殓仪式还是影片中大量出现的日本传统的服装,都明显地看出这是一部蕴含着浓烈日本传统文化韵味的电影,但在这本土文化的气息中又探讨着与世界接轨的话题。

小林与父亲之间散落在故事中的父子亲情,是丰富人物情感和引导主题的重要线索。影片中小林父子的情感主要是通过他和女友两人之间的视点来展示的,散落在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和闲聊似的只言片语中。父亲出轨导致了小林对其的埋怨,但影片安排了一个有着和父亲同样遭遇的女同事与小林进行沟通。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天,小林看到已死的父亲手中滑落的鹅卵石,才终于明白父亲这些年生活的苦衷和对自己从未改变的亲情,此时影片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父子之间的爱恨关系和解,女友腹中新生命的成长,小林逐渐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鹅卵石也传递到女友手中。这样的人物情感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影片所表达的对生与死的思考:死亡不是终结,它蕴含着新生。

影片中的细节牵动着主人公的情感,同时引发了其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小林当入殓师之前曾对一只未死的章鱼放生。一方面,这是小林善良深沉的性格体现;另一方面也为影片营造了消沉悲伤的气氛。同时这样放生的举动又与小林当入殓师后必须要面对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影片生与死的主题。而影片中从未间断过的符号——石头,是小林儿时对父亲的情感寄托,长大后对于女友的关心,它是如此的沉重而坚硬的,同时积蓄了影片的情感,为小林最后的情感爆发奠定了基础。另外,小林把父亲遗落的石头传递给正在孕育新生命的女友,这一举动表达了死去的父亲与即将出生的孩子之间难以割舍的血脉关系,暗示了影片生与死之间循环的主题。此外,影片中逆流之鱼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生死轮回的思考。蛙鱼为了传宗接代,宁死也要繁衍出下一代的生命,他们的死亡是为了新生命的诞生,是导演对于死亡的讴歌。

从影片主题的表达来看,《入殓师》直面死亡,重新解读了生与死这一传统而又悲忌的话题。影片通过小林的所见、所感、所想,让观众经历了一次对死亡认识上的升华和超越,进而启发对于人性本质的进一步思考,让人们对死亡并不是充满畏惧,而是透过死亡领悟活着的真谛和价值。死亡只是人生的一段告别,是走向人生背面起点。而入殓师则承担起这一种神圣的职责,让死者以最美的姿态启程,让亲人的心灵得以安顿。爱是支撑人类的精神内核,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无数次与死者交流使小林的思想得到升华,所以最终他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也将父亲手中紧握的石头传给了女友,这样正是体现了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延续,生死循环才是生命的本质所在。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入殓师》是一部净化和提升人类心灵的电影,它在平静的叙事下,观众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升华和超越。

《入殓师》是一部蕴含着浓烈日本传统文化气息的电影,在其极平静的叙事表面下通过入殓仪式表达了人类对生死轮回这一沉重主题的思考,是导演对于死亡的讴歌和对生命的尊重。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